在做斜面上的光伏項目,比如山地光伏時,經(jīng)常會遇到場地東西方向上有坡度的情況。由于地形的限制,使得布置在其上的光伏方陣東西方向上也有一定的角度。
此時就出現(xiàn)了一個問題:假如這個坡是向西的,光伏方陣布置在其上,整體向西有一定的傾斜。此時由于是斜面上的影子,所以其東、西兩個方向并不對稱,光伏方陣上午的影子會很長,而下午的影子會很短。如果此時仍要去滿足全年9點-15點無遮擋的話,光伏方陣之間的間距會非常大。
那么有沒有必要去滿足全年9點-15點無遮擋這個條件呢?我們用PVsyst來模擬測試一下。(為避免對光伏系統(tǒng)各段效率等問題的爭議,在此僅用考慮遮擋等因素后的斜面輻射接收量進(jìn)行對比)
假設(shè)一個常規(guī)的光伏方陣,方陣斜邊長3.32m,傾角35°,項目在緯度大約40°的地區(qū)。在平地布置的情況下,需要的間距是8.5m。此時斜面接收到的輻射量為1485.4kWh/㎡。
假如把這些陣列放到一個向西的10°坡面上,如果不增大間距,仍以8.5m為間距,則全年的斜面輻射接收量為1475.8kWh/㎡,相比于平地時輻射接收量降低了0.7%(發(fā)電量降低比例會略高于該比例)
假如在這個斜面上,我們要求滿足全年9點-15點無遮擋的話,光伏方陣的南北間距大約需要增大到15m,幾乎快要翻倍。此時的斜面輻射接收量為1501.7kWh/㎡,高于間距為8.5m平地時的斜面輻射接收量約1%,這得益于大間距帶來的遮擋減少,但這對土地是非常大的浪費。
假如在這個斜面上,我們把光伏方陣的間距設(shè)置為10m,略大于8.5m而遠(yuǎn)小于15m。此時斜面輻射接收量為1484.9 kWh/㎡,基本與間距為8.5m平地時的斜面輻射接收量相當(dāng)。
最后用一張表來總結(jié)一下:
從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出,對于東、西斜面的光伏方陣,并不一定需要一味的按照全年9點-15點無遮擋來取間距,比平地稍大的間距即可滿足光伏方陣斜面輻射接收量不降低,可以在占地和發(fā)電量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。
當(dāng)然,本例中所取的西坡坡度為10°,并不大。這也是第2中情況(斜面與平地取相同間距)中,輻射量只降低了0.7%的原因。實際隨著東、西坡的坡度增大,輻射量的降低的比例會越來越大,同時輻射量降低的速率也會越來越高。本例僅說明了一種趨勢和原則,對于具體的項目,還需要根據(jù)具體的項目情況模擬后進(jìn)行判斷。
原文始發(fā)于微信公眾號(坎德拉學(xué)院):東、西坡上間距怎么取?PVsyst模擬試試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