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雜地形的光伏項目,可用區(qū)域的篩選是一個重要步驟。而在篩選可用區(qū)域時,關鍵的一步就是篩選出滿足日照條件的區(qū)域。
常規(guī)的日照篩選方法,通常以全年上午9點到下午3點不被其他山體遮擋為原則。當布置容量不夠時,會縮短時間范圍。
1. 僅能初步定量分析直接輻射,不能分析山體遮擋造成的散射和反射損失;
|
|
|
|
|
由于散射大致為各向同性,來自北側的散射光收到了山體的影響。
|
2. 對于復雜地形,各處山體的日照時段不對稱,不好處理;
|
|
|
|
由于日照不對稱,即使按9-15點進行分析,仍然有大面積的日照不滿足
|
|
新一代日照分析方法,直擊日照分析的最終目標,即:選擇那些最終布置上方陣之后,方陣面上接收到的年總輻射量最大的區(qū)域。
? ? ③ 計算該處,由于其他山體造成的全年近處陰影遮擋損失,包括:直射、散射和反射損失;
為進一步比較兩者之間的區(qū)別,我們分別在上述兩種日照分析的基礎上,按傾角30°、方位角0°進行布置,并計算最終的發(fā)電量。相關對比如下:
常規(guī)日照分析 |
新一代日照分析 |

|

|
布置容量(MWp):41.650
等效小時數(h):1486.04 | 布置容量(MWp):40.918
等效小時數(h):1500.35(↑0.96%) |
我們可以通過方陣陰影損失分析,去校驗日照分析的準確性:
當項目不采用統(tǒng)一朝向布置的時候,也可以采用上述新一代日照分析方法,這時我們以水平面上的最終總輻射量作為基準。

小結:新一代日照分析方法,直接以最終布置方陣上接收到的年總輻射量為導向進行選地,明顯優(yōu)于常規(guī)日照分析方法,應作為主流分析方法。
相關新聞